報讀課程或選購教養工具,歡迎使用消費卷!

傳媒報導

每次遇到孩子「情緒失控」、「亂發脾氣」、「擲東西」、「唔聽話」、「打人」等等情況時,父母可能會用盡各種方法處理,但想想有多少次,最終是在無計可施下,唯有就範?!久而久之可能已經跌進了「管教的惡性循環圈」而不察覺!

想了解甚麼是「管教的惡性循環圈」?想了解個案中的媽媽,如何打破這個圈,消退緊張的親子關係,換來正面及健康的成長?請細閱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早前在《學前&親子SuperParents》中的撰文及個案分享!

新一年每個父母最大的心願當然是孩子健健康康、聰明伶俐及聽教聽話。今期送上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早前在《Smart Parents 親子王》的訪問:『雞年BB 教養通勝』,看看如何運用不同的教養招數及遊戲,訓練孩子的耐性、訂立生活作息時間及培養正確性觀念。

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遇著不同的挑戰及需要,例如:認知、情緒、溝通及社交等。若面對新的學習需要時,順利的話,孩子會感到滿足並對自己有一份認同感;但若是不順利,孩子除了感到難過,還會有一份挫敗的感覺,自覺自己有所不足,形成困擾。

想知道在孩子的成長路上,家長們應處於怎樣的角色,以承托孩子身心健康成長?請留意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早前在《學前&親子SuperParents》中撰文及個案分享!

幼兒時期是孩子學習語言、詞彙的高峰發展期,這個階段家長需留意自己的言詞,並善用它,有助令孩子的成長更健康。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早前在《學前&親子SuperParents》中撰文分享個案,看看孩子是怎樣理解"好奇"與"八卦",而不同的理解又怎樣影嚮孩子的行為表現?

有試過越鼓勵孩子接受新事物新挑戰,他們就越抗拒越退縮嗎?是因為孩子“膽小”?還是有其他原因?請留意這次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在《學前&親子SuperParents》中的撰文,分享個案,了解孩子面對父母太多的鼓勵時,原來會是孩子壓力的來源,請細閱內文看看如何改善情況,與孩子一同成長。

孩子做錯事並不願承認過失,的確是不少父母常遇到的難題。懲罰、責罵會否就是最好的處理方法?“知錯能改”的道理又可以怎樣令孩子明白?早前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 Ernest (堂哥哥) 在《親子頭條》中撰文,分享個案,以遊戲治療技巧讓孩子鼓起承認過失的勇氣,請細閱內文。

九月份是孩子放假後返回學校的日子,當中有些首次踏入校園,有些由幼稚園升上小學。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同學們,對孩子來說都是生活中的重要變化,父母可用怎樣的方法,令孩子安心面對,愉快融入新的校園生活?!

早前《學前&親子SuperParents》刊登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Ernest (堂哥哥) 的撰文,分享一個有關孩子對陌生人或陌生地方特別敏感的個案,看看父母的說話語調和「結構化」,如何影響孩子成長!

早前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Ernest (堂哥哥)接受《Recruit》的採訪,內容關於全新的「藝術於心理評估與治療(Art in Psychotherapy)執行師專業證書課程」。

近年一句「贏在起跑線」,令不少孩子的暑假過得特別「不平凡」,甚至比上學的日子更忙碌。但在孩子的時間表裡,可有加入「一齊玩」環節?!早前《學前&親子SuperParents》刊登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Ernest (堂哥哥) 的撰文,分享一個有關親子關係的個案,若能在學習以外,多培養出親子關係的愉快感,實有助父母協助提升子女的學習動機。

掌聲鼓勵和讚賞的說話,誰不愛聽?然而對某些孩子來說,掌聲和讚賞卻會令人害怕與擔心。這是因為孩子的性格因素?還是孩子受過驚嚇,而父母不知道?對於年幼的孩子,未能把害怕原因表達出來,那父母可以怎樣處理?請大家細閱早前《學前&親子SuperParents》刊登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Ernest (堂哥哥) 的撰文,分享一個有關孩子害怕掌聲的個案,看看如何運用遊戲治療,處理孩子心中的害怕。

相信父母在照顧初生嬰兒時,已經發現孩子有著不同的性格氣質,有些特別愛哭、有些比較安靜、有些對身邊事物比較好奇。隨著孩子成長在父母的管教與陪育下,他們的性格特質就更見明顯,但有時亦令管教上添上困難。早前《學前&親子SuperParents》刊登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Ernest (堂哥哥) 的撰文,分享一個教導孩子守規則的個案,讓大家了解即使性格類型的不同,只要配合適當的方法,也能輕鬆管教,發揮孩子才能。

有訂閱心・啟・晴資訊的朋友們,都會知道我們分享過不少藝術及遊戲治療技巧,讓家長們更有效地培育孩子成長 。這次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Ernest (堂哥哥) 在《親子頭條》訪問中,提提大家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時要注意的要點,想知道要留意甚麼,請細閱內文。

當孩子快兩歲,常被標籤為「Touble Two」,實在這個年齡的孩子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心,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對新事物的反應亦大有不同。早前《學前&親子SuperParents》刊登「臨床心理治療師」李偉堂Ernest (堂哥哥) 的撰文,分享一個以遊戲治療作評估的個案,讓大家了解如何找出孩子性格特質,從而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理解新事物。